特殊时期,
对于肝移植患者而言,
要找到合适的肝源实在不容易!
对于上海小伙小赵而言,
250斤的他更难了!
这个体重得需要多大的肝?
不过就在此前,
他从两个人的身上获得了肝,
其中一个甚至还是别人“不要的”...
首例“亲属肝”和“废弃肝”
的双供肝移植患者
前天(5月12日)下午,是小赵做完肝移植手术出院后第一次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肝外科门诊随访,而就在一个多月前,28岁的他还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肝癌患者小赵2013年因厌油腻被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随后进行了抗病毒治疗。今年1月,小赵在随访中发现甲胎蛋白升高,核磁共振提示肝右叶占位(2.5厘米),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他慕名来到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的门诊,周俭教授建议他行肝移植治疗。考虑到供体等待时间及费用等因素,小赵及家人选择亲属活体供肝,经过检查评估,小赵的父亲符合作为供体的条件。
但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
身高178厘米的小赵体重有250斤,
属于超重人群,
需要的供肝体积要大于常人,
即使父亲捐献体积较大的右半肝,
也不能满足生理要求。
小赵的母亲和几位伯伯叔叔也均表示愿意捐献肝脏,可惜与小赵血型不相容。小赵只能在国家“人体器官移植等待者预约名单系统”登记,等待供肝分配。
但没想到
雪上加霜的事发生了
3月7日小赵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
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困境
周俭教授想到了双供体的思路
小赵父亲献出一半
若再有一个小一点的肝脏
不就可以救小赵了?
好在幸运之神眷顾了小赵...
另外一半是别人不要的
恰好“变废为宝”
同时期,患有肝尾叶局灶结节增生的李女士正好就诊肝外科,肿瘤样增生结节横跨肝脏的左右尾叶,同时挤压肝左、中、右静脉和门静脉,经评估及讨论,手术需要切除肝脏左叶才能安全地“虎口拔牙”。
在手术团队的详细“科普”下,李女士及其家属同意将其术中产生的废弃肝左叶用于小赵的肝移植手术。“这对我并不造成任何影响,但却可以挽救一条生命,我非常愿意!”李女士表示。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许可后,
3月18日,
一场15个小时的肝移植手术成功了!
世界首例
肝移植受体安全性提高了
周俭教授介绍说,“我们检索了文献,中山医院此次完成的 ‘亲属肝’加‘废弃肝’双供肝肝移植国际上尚未见报道。‘亲属肝’联合‘废弃肝’作为供体能保证受体获得充分的供肝,大幅提高活体供肝肝移植受体的安全性,同时对于废弃肝捐献者也不会增加额外费用和手术风险。”
中科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表示,由于我国移植供体严重短缺,每年有大量病人因无法得到供体而失去生命。利用因为良性病变而行手术切除的废弃肝脏作为供体实施肝移植术,创新地开辟了新的肝脏供体来源,有望造福更多的终末期肝病患者。
完整报道️
-END-
记者|黄伊罕、董一华( 见习)
部分来源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来源: 新闻坊
发布于:北京市分享链接2022世界杯直播正规买球app十佳排行